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重阳节是每年九月初九这天古人为何要吃糕

发布时间:2019-09-30 阅读次数:7361


  马上又到一年重阳节,重阳节是每年九月初九,古代人们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秋游赏菊、佩插茱萸、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。除了这些习俗重阳节还有吃糕的习俗,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天要吃糕呢?吃糕的起源是什么时候?
  一、重阳节为何要吃糕



 
  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,还有吃“重阳糕”的习惯。那是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,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。以吃糕代替登高,表示步步升高。
  重阳糕,也叫花糕或重阳花糕,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糕点;顾名思义,乃夏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节物。也有人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。
  度其原意,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的限制,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,故以食糕代替登高(糕)、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,用意则仍在避祸。
  重阳节吃糕,如同中秋节吃月饼一样,都是应时节令食品。据史料记载,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。
  从民俗意义上看,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古人相信“万事皆高”之说。重阳时吃糕,象征步步登高,意义独特。据史籍载,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,也被用于馈赠,颇具礼俗意义。
  《帝京岁时纪胜》载:“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。有油糖果炉作者,有发面垒果蒸成者,有江米黄米捣成者,皆剪五色彩旗以为标识。市人争买,供家堂,馈亲友 ”。
  二、重阳节吃糕的民俗



 
  重阳的饮食之风,除前所述的饮茱萸、菊花酒,吃菊花食品之外,还有好些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。在北方,吃重阳糕之风尤盛。
 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,还馈送亲友,称“送糕”;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,称“迎宁”。据《西京杂记》载,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,即最初的重阳糕。
  汉代又记有黍糕,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。蓬饵,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。至宋代,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。以后,吃重阳糕就这样作为民俗流传下来。
  糕与高谐音,相传古人九月九日天明时,家中长辈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
  有些讲究的重阳糕要制成九层,像座宝塔,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,以符合重阳(羊)之义,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,并点蜡烛灯。
  这大概是用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代替“登高”的意思,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。当今的重阳糕,仍无固定品种,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。
  三、关于重阳糕起源的传说
 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。《南齐书》卷九上说,刘裕纂晋之前,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。一时兴起,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。
  等他即位称帝后,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、校阅军队的日子。据传说,后来流行的重阳糕,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。
  另一种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,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,八月下旨放榜后,报喜的报子将喜讯送到家后,此时康海尚未抵家。家里没人打发赏钱,报子就不肯走,要等到康海回来。


 
  等康海病好回家时,已经是重阳节了。这时他才打发报子,姶了他赏钱,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。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。
 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,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,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,讨一个好兆头。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。
  总之,重阳吃糕食糕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,在南北朝时,民间有"七月刈禾伤早,九月吃糕正好"的童谣,只是到了宋时代,随着重阳节习俗的流行,才演变成为该节日的专有食品。各位看官,你说呢?
(责任编辑:瑾萱)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